第五百六十四章 军饷问题_明朝大丈夫
乐文小说网 > 明朝大丈夫 > 第五百六十四章 军饷问题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五百六十四章 军饷问题

  李景闻言大惊:“什么?只带了十来名侍卫?杨轩怎么只安排了这点人手?”

  李景进京以后,在东暖阁住了几近一年,最开始小五担任负责皇宫安全的侍卫统领,后来换了小九,李景搬出宫以后,小九便卸了皇宫的侍卫统领之职,侍卫统领一职由副统领杨轩接任。中文

  当然,这个副统领杨轩也李景的人,李景十年前收养的孤儿之一,在那些孤儿当中排行十二。

  王承恩忙道:“国公爷,此事怪不得杨统领,听皇上要出宫看望国公爷,杨统领便要安排侍卫护卫随行,皇上急了,没有等他们。杨统领怕皇上出事欲行阻拦,还挨了皇上一记大嘴巴。”

  李景轻轻点了点头,想来杨轩也不会这么没分寸,只带十来名侍卫保护皇上。

  看了看王承恩,李景笑了笑,王承恩确实会办事,提前跟自己皇上打了杨轩,要等杨轩告诉自己,怕意思就有些变了。

  摆摆手,李景道:“坐,都坐。来人,上茶。”

  朱由检闻听笑道:“你就不用招呼了,有承恩在这儿,还用得着你吩咐?”

  李景笑道:“这可不一样,你们来看我,我怎能让王公公来做这些琐事,何况王公公跟皇上一路劳顿,也该让他歇一歇。”

  王承恩笑道:“国公爷,老奴就个伺候人的人,您要不让我伺候您,我这心里啊,还不舒坦。”

  李景摇摇头笑道:“这我可担不起,你呢,只要把皇上伺候好就行。”

  笑间,李香端着热茶进来,王承恩接过,给李景递了一杯,又给朱由检端了一杯。

  朱由检接过轻轻饮了一口,然后道:“李兄,你的身体还没好呢,怎么就开始处理公务了呢?事情不一下子就能做完的,你这么拼命可不行。”

  李景笑道:“我把年后的事情交代一下,等交代完了,我就休息几天。”

  朱由检闻言轻轻叹了口气。

  过了一会儿朱由检道:“我刚才在门外听你要给谁恩典,让我见一见,谁啊?”

  李景笑道:“朝鲜的国王李棕,年前你抽时间见一见他。”

  朱由检沉吟了一下道:“我见他怎么?”

  李景笑道:“你想怎么就怎么,我记得李棕当了朝鲜国王以后,好像还没进京朝拜过皇上,你要不知道什么,就先训斥他一顿。训完了,再给他封个侯爵。”

  “先打巴掌,后给枣儿吃?”朱由检笑道。

  李景笑道:“对,就这个意思。皇上,我跟你,别看朝鲜对大明一直很忠心,但真要把他们并入大明,他们心里不情愿的,如果咱们直接派驻官员管理朝鲜,这些高丽人非闹事儿不可,所以暂时还得让朝鲜人自己管理朝鲜人。这个李棕以前毕竟国王,我们总的给他留点面子,因此我才让皇上给他封侯。”

  “封侯不有些高了?曹诏现在才只个侯爵,皇太极也侯爵,让李棕跟他们一样封侯,不有些不合适。”朱由检道。

  “没什么不合适的,曹诏不会计较这个,皇太极也不会计较的。”李景笑道。

  “要不,封李棕为三等侯,跟曹诏和皇太极差两级?”朱由检沉吟道。

  “不好,李棕以前大小也个国王,咱们封他三等侯那成什么话,那还不如不封呢。”李景摇摇头道。

  顿了顿,李景道:“你要觉得不妥,就给曹诏再晋一级,我原本就想给曹诏封公的。”

  朱由检闻言连连摇头:“曹诏肯定不会同意的,李兄国公,曹诏怎能跟李兄一样封公?要不,我封李兄为王?你要同意封王,他们就好办了。”

  李景急忙摇头道:“封王?开什么玩笑!我正努力削藩呢,我自己封王,那不自己打自己的脸么!”

  摆摆手,李景接道:“好了,不这事儿了,咱们接着明年的安排。唉!我刚才到哪儿了?慎行,把你的记录拿我看看。”

  “大帅,您要累了就先歇一歇。”杨柳风忙道。

  李景摇摇头:“事情做完再歇息。”

  杨柳风无奈,只好把记录递给李景。

  李景看了看道:“还有就往满剌加派兵的事儿,现在大明的兵力各地分散,要抽调一个师的兵着实不容易,高兄弟,你看从何处能调一万人出来。”

  高奇沉吟道:“调一万人到满剌加怕不容易,主要咱们兵力不足。您也知道,咱们的济世军一共只有五万人,而且分散在各个部队当中,除了曹诏所领济世军有两万人,像陕西的洪承畴,河南的卢象升,孙大哥,大虎和二愣以及其余将领多得也只配有一两千济世军,少的只有几百人。

  要派往满剌加,当然要派遣最精锐的部队,可要从各部队抽调济世军的话,各个部队的战斗力就会大幅下滑。”

  李景闻言沉思了一会儿道:“不能全部派济世军驻防满剌加,我看抽调一千人为宜,其余以普通士兵即可。对了,我早先过,要把辅兵转为正兵,这个命令你下达了没有?”

  “下达了,不过沈大人要明年再正式生效。”高奇道。

  见李景有些疑惑,沈正笑道:“呵呵,我统计过,大明现有辅兵共计二十五万多人,辅兵的饷银每人每月一两银子左右,而济世军最低的三等兵每月的饷银都近二两银子,就算按照济世军的最低标准,辅兵升为正兵以后,每人每月就需要多支出一两银子。

  那可二十五万人啊!二十五万人每月就二十五万两银子,这还不算升为正兵以后的待遇。

  另外,辅兵转正以后新兵就要转为辅兵,这又二十多万小三十万人,这些人的饷银也要提高,每月下来又得多支出十余万两。

  我算了一下,缓这几个月能省近二百万两银子。二百万两啊,相当于南方那几个富裕的省一年的赋税。”

  李景听了轻轻点了点头。

  关于军饷到底给多少钱合理,李景曾经有过考虑。

  按照大明的物价,一户五口之家,三两银子便可维持一年的用度,如果再节俭一些的话,甚至一两银子都可以过一年。

  但一年花费三两银子的话,生活水平相当低的,基本上一年吃不了几次肉,衣服也不敢随意添加。要一年花费一两银子的话,那一年只能在过年的时候吃一回肉,衣服别想了,过年都得穿旧衣。

  另外,花费这么少想维持生计还有个前提,那就这户人家得有地,不需要花钱买粮,如果要买粮食的话,这户人家一年只赚三两银子的话,基本上就得饿死。

  大明的粮价在明朝中前期比较稳定的,平均来看,一石谷米在两百五十钱到三百之间(未脱壳的谷米),一两银子兑换铜钱一千,也就一两银子可以买近四石谷米,按照一比二的出米率来算,一两银子差不多可以买两石净米。

  一石米大约有一百二十斤左右,一个成年人一年至少要吃一百八十斤米,也就,一个成年人一年要吃一石半米。那么五口之家一年要吃七石半米,折合白银就接近四两。

  当然,普通老百姓肯定不会花费这么钱,因为普通老百姓平时不***米白面的,老百姓的口粮主要以粟米杂粮为主,而粟米杂粮的价格要低于精米。

  这就要算粟米杂粮的价格,粟米杂粮的价格比精米大约低三成左右,也就老百姓吃粟米杂粮也要三两银子。

  可人不能光饭,还有食盐,食油,还有菜。另外,人还要穿衣,还要住房,这些加一起,无论怎么节省,至少还要一两银子。

  也就,在明朝中前期,如果没有土地的话,一个五口之家,一年的费用最少要四两银子。

  等到了明朝中后期,粮价开始出现上扬,同时白银与铜钱兑换下降,一两银子仅能兑换八百铜钱,而一石谷米大约在四百到六百之间,折成净米的话,要一两银子到一两五钱银子一石,也就,这时粮价翻了一倍半。

  实际上天启和崇祯年间,连年天灾,战乱不断,粮价开始飞涨,很多地方米价达到五六两一石。而天灾最严重,战乱最频繁的地方,一石米甚至要几十两银子。

  李景计算粮价当然不会按照这个价格来计算,要按照这个价格计算的话,老百姓全都得饿死。李景根据产粮地的均价加上运输费用,再加上粮商的利润来计算粮价。

  江浙,两湖等产粮大省,净米大致在一两五六钱左右一石,运到京城,一石米大约要二两银子多一些。也就,如果老百姓没有土地,全靠买的话,那么一个五口之家,无论怎么节省,一年吃粮至少要八两银子左右。再加上杂七杂八的费用,一年要九两银子。大明一名普通士兵的军饷一个月七八钱银子,一年下来,也就八两银子,养活一家,勉强混个温饱。如果拖欠军饷,那士兵的家人就没有饭吃,所以每当朝廷拖欠饷银,就有士兵闹事儿,甚至跟随流寇造反。

  。.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lewen9.cc。乐文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lewen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